close

(有涉及劇情,但不涉及兇手,請自行斟酌閱讀)

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巨著看完了

對一個日系推理的讀者而言,現在才看這本書好像稍嫌太遲

不過,既然這本書最近不斷再版,表示它經典的地位還可以再維持一段時間

(我買的就是新版的黑色書皮版,感覺比白色面具的原版雅致一點XD

既然是經典,那麼,什麼時候讀都不嫌太遲吧!? 

宮部美幸被譽為「平成國民作家」、「松本清張的女兒」

在看完《模仿犯》之後,我大致能理解這些稱號是如何而來

是不是「國民作家」我不敢說,但確實屬於社會派作家

不過,看過許多松本清張作品的我仍是覺得

雖同樣是社會派,二者卻是截然不同阿

松本清張的「社會派」,主要是著重於「戰後」世局的無奈

從一個殘破的的環境中重建日本,不僅是具體的建設

混亂與喪失自信的「人心」,也需要重新建設

然而混亂戰後的重建,不僅是人們重新站起來的好機會

也是掩埋黑暗過去的絕佳煙霧彈

松本清張所展現出來的「社會寫實」,多半充滿時代巨輪下的無奈與悲壯

即使是在燈紅酒綠中迷失自己的犯罪者

也多半來自戰後虛無飄渺的空虛感作祟 

然而,宮部美幸的社會派顯然不是如此

就我所看到的《模仿犯》來說,其所呈現的氣息與松本清張截然不同

《模仿犯》裡所呈現的,是一種優渥與繁榮的進步社會所帶來的犯罪問題

兇手犯案的動機出於一種「作秀」心態

而且,根本不覺得自己哪裡做錯,反而覺得是一種偉大的創造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兇手根本就是精神、人格有問題……)

當然,並不是指現代社會裡每個人都存在這種「作秀」心態

但是,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選秀」節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躍上舞台當明星,難道不是這種「作秀」心態嗎?

深怕人家不知道自己的優越,所以要上電視給大家看

《模仿犯》裡的兇手,一次又一次的犯案包裝後,還藉由電視媒體展現

那些被殘忍殺害的被害者是「演員」,自己是「導演」

透過兇殺現場的「舞台」,呈現給廣大觀眾

雖然這樣變態的人終究是少數,但不可否認是現代社會所培養出來的

宮部用了很長的篇幅去描述犯人的心理狀態

或許就是要我們明白一件事:

「雖然很匪夷所思,但真的有人是這樣思考的!」

因為兇手顛覆一般社會印象的手法,才讓大家如此震驚與不敢相信

直到我看完整本書,我都還是很懷疑「真的有人是這樣想的嗎?」

但看到社會上越來越多人想上電視出風頭,我不禁要說服自己相信了

這本書所呈現的社會問題,此為其一 

書中第二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媒體的亂象

為了博取收視率,媒體無所不用其極的創造話題

利用震驚社會的殺人案件做一連串的報導

而且不顧受害者家屬的悲傷情緒,一擁而上的採訪

終日被媒體包圍的豆腐店,也只好悄悄拉下鐵門,結束有馬爺爺賴以維生的事業

而想出名的人也利用媒體這一弱點

放出話題誘餌,吸引媒體跟拍,製造曝光率

甚至與合作的攝影師秘密安排偷拍畫面,只為製造新聞話題

媒體利用這樣的獨家消息賺取收視,想成名的人也藉由媒體曝光

這該說是相輔相成?還是該說上下交相賊呢?

不過宮部很體貼的安排了一小段文字

說明在媒體亂象之下,也是有正直、明白是非的媒體人

雖然不敢直接與電視台作對,卻暗地支持事實的真相

但那終究是少數,希望未來那些少數可以成為多數 

其三是被害者家屬的處境

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臺灣的媒體在遇到天災人禍時總愛採訪受害者家屬

明明家屬已經哭得死去活來了,記者還要問一句「你現在心情如何?」

這不是明知故問嗎?這不是在傷口上灑鹽嗎?

而且鏡頭聚焦在嚎啕大哭的臉上,彷彿哭得越大聲越有新聞張力

試問,當你難過得嚎啕大哭時,會願意人家盯著你大哭的臉看嗎?

而且是全國放送喔

而當你已經難過到說不出話來了,卻還有人一直問你「你覺得怎麼樣?」

如果不犯法的話,我大概會揍那個人一拳吧XD

噢,這又是媒體的問題,不是家屬的問題,我們回過頭來談家屬的問題

書中有非常多位受害者家屬,但主要是高中生真一和有馬爺爺為主

這兩個人呈現兩種被害者家屬的兩種極端表現

由於真一無心的過錯,導致全家被殺僅他一人存活

這個結果造成排山倒海的愧疚與自責,纏得真一幾乎無法繼續苟活

不論走到哪裡、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忘卻自己害了全家人的事實

將自己禁錮在幽暗的圈圈裡,直到遇見水野同學與有馬爺爺

有馬爺爺失去了孫女,女兒也因此發狂

七十幾高齡的有馬爺爺,為了自己的孫女,不惜挺起衰老的身軀與兇手周旋

而為了釐清真相、找出兇手,也願意與其他被害者家屬溝通瞭解

並協助同是被害家屬的真一走出生命中的黑暗

有馬爺爺這種毅力,是走過戰後艱苦重建生活的人所特有的堅強

這一點,有那麼點松本清張的影子 

其四是加害者家屬的處境

不管是現實社會上、小說裡,都很少提到加害者的家屬處境問題

或許,兇手只是一個人,但他的父母兄弟親人卻也要連帶付出代價

只要家裡有一個殺人犯,全家人都會被貼上標籤

不僅是案發後被媒體追逐報導,隱私全無

甚至迫於鄰居的輿論壓力而不得不搬遷

加上上司同事的異樣眼光與壓力,也不得不辭職

但即使是搬到遠離家鄉的地方重新生活,卻仍舊擔心舊事重提

萬一被發現自己是殺人犯的親屬,便得在輿論壓力之下再次搬遷

即使自己不是殺人兇手,卻得背負一輩子的枷鎖

試問,公平嗎?

沒有人願意生下一個殺人兇手

也沒有人可以選擇跟誰成為家人

即使是受到良好家庭教養的人,仍有可能變成殺人犯

反之,即使在困頓受迫害的環境下,也不一定就會培養出殺人兇手

即使與殺人兇手有抹不去的親屬關係,也不代表自己也帶著殺人犯的心機

為什麼總要用有色眼鏡來看待這些家屬?

在統計數字中,兇手的家屬也是兇手的,幾何?

不過有另一種加害者家屬似乎沒那麼悲情的到處躲藏

樋口惠就是另一種極端的加害者家屬

她堅持相信父親之所以成為加害者,純粹是因為受害者的引誘犯罪

(就像是強暴犯怪罪受害女子穿迷你裙一樣,堅持是女子引誘犯罪)

因此她不像一般加害者家屬那樣低調,反而高調宣稱自己父親出於無奈而犯罪

甚至要求唯一存活的受害者家屬:真一同學,連署簽名原諒她的兇手父親

全家被殺的真一怎麼可能原諒兇手,更何況真一如此自責

真一連自己都無法原諒,怎麼可能原諒兇手

也因為樋口惠這種態度的關係,真一從來不相信加害者家屬說的話

即使,有些加害者真的是被誣陷的

但是加害者家屬說的話,誰會相信? 

最後一點,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在這場連續殺人案裡,有不少受害者是一般認知中的「問題少女」

有的是父母不管、常常蹺家在外遊蕩的少女

有的是表面乖巧,卻私底下從事援交工作的高中女生

有的是在學校就是打架鬧事的大姊頭

這些問題少女的共通點通常是:與父母的溝通不良

而溝通不良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父母親太忙,根本無暇關心孩子

有的是父母離異,根本不管小孩子

有的是父母軟弱,想管也管不動孩子

有的是父母管太多,造成孩子的反彈,孩子就不喜歡回家

而這些在外遊蕩、落單的少女,就成為兇手下手的對象

雖然,溝通有問題的家庭不一定會產生問題小孩

但事實證明,很多問題小孩來自問題

這些被害者少女的家庭也反映了現代工商業社會中

父母不常與子女相處溝通的問題


這本巨著之所以龐大,是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故事線串起來的

每條故事線都有一條主軸,一條主軸代表著一種心境、一種反映

而這麼多條故事線卻在適當的地方巧妙的串連起來

有時因為前一個線索隔得太遠,必須翻回去查找(所以閱讀時間不要拖太長XD)

有時卻因為A線索與B線索巧妙的串連起來時,讀者心中不免一聲驚呼

雖然部頭龐大,但卻不會拖泥帶水

我想,是這本書成功的地方吧

不過,在我心中,這還算不得是推理小說阿

因為,在閱讀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公布了兇手的名字

甚至鉅細靡遺的剖析兇手的心境轉折

這對我來說,算是「犯罪小說」而已吧

跟我心中經典的「社會派推理」還是有點落差的

但作為「社會派犯罪小說」而言,是十分精彩的一本巨作就是了

如果有時間的話,確實是值得一讀的經典之作


呼~~

這篇心得寫了一個星期之久吧

也是我最長的一篇心得了

我果然適合社會派阿(掩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hehe 的頭像
    Linhehe

    Linhehe生活隨寫

    Linhe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